在當今數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業的時代,水利行業也正加速邁向智能化、精細化管理的新征程。測控一體化閘門作為現代化水利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對于實現水資源的精準調配、高效利用以及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穩定運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傳統的測控一體化閘門運維管理模式正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
一、行業痛點亟待解決
首先,閘門分布廣泛且位置分散,部分地處偏遠山區或野外。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一些大型灌區,閘門數量可達數百甚至上千座,人工巡檢維護一次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平均每次巡檢成本高達數萬元元。這不僅導致運維效率低下,還使得故障發現和響應嚴重滯后,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引發水資源浪費、灌溉延誤甚至水利設施損壞等嚴重后果。
其次,智能化程度參差不齊。部分早期建設的閘門仍依賴人工操作,缺乏基本的自動化監測與控制功能,無法實時感知水位、流量等關鍵參數的變化。據不完全統計,這類低智能化閘門在一些地區仍占比高達 30% - 40% ,嚴重制約了水資源的精準管理和智慧水利系統的整體建設推進。
再者,數據孤島現象突出。各閘門設備運行狀態數據、工情數據無法有效整合與共享,水利部門和運維企業難以對設備運行性能進行全面評估,也無法基于數據分析優化運維策略、合理調配水資源,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和管理決策的盲目性。
二、水利智能網關構建創新解決方案
針對這些痛點,物通博聯推出了以水利智能網關為核心的測控一體化閘門工情監控運維管理系統,為水利行業帶來了全新的變革思路。
1、物通博聯水利智能網關具備強大的數據采集能力,豐富的通訊接口(RS232、RS485、以太網口、IO 接口等)可輕松兼容水位計、流量計、水質監測儀等各類水利設備與傳感器,即插即用。無論是復雜的模擬信號還是數字信號,都能實現全方位、高精度的實時數據采集,確保各類工情數據無遺漏。
2、在數據傳輸環節,該網關支持 5G/4G/3G、Wi-Fi、有線以太網、LoRa 等多種通訊方式,全面適配各大運營商網絡。即便在偏遠山區、信號微弱地區,也能保障數據穩定、高速傳輸,確保設備實時在線,數據及時上傳至管理平臺。
3、此外,網關嚴格遵循水利行業標準,符合《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水資源監測數據傳輸規約》等,支持 SL651、SL427、SZY206 等多種水利協議,同時兼容 MQTT、Modbus、HTTP 等通用協議,可無縫對接國家、省、市、區縣各級水利監管平臺以及第三方管理平臺,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數據的高效流通與共享。
4、運維人員通過管理平臺,可隨時隨地查看每一座閘門的運行狀態,包括閘門開度、水位、流量等關鍵參數,如同親臨現場。一旦設備出現異常,如水位超限、設備故障等,系統立即通過網頁語音、短信、電話、消息推送等多種方式發出警報,提醒運維人員迅速響應處理,極大縮短了故障處理時間。
5、在遇到緊急情況或需要根據實際用水需求調整閘門開度時,管理人員無需親臨現場,在管理中心即可通過平臺遠程下達控制指令,精準控制閘門的開啟與關閉,靈活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水利調度場景。
6、通過對歷史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分析,能夠生成詳細的設備運行報告,評估設備性能,預測潛在故障,為運維計劃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實現從被動運維向主動預防性運維的轉變,有效降低運維成本,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